浏览作者
安靖如(Stephen C.Angle)是弗里斯全球研究中心主任,东亚研究弗里曼讲席教授,维思大学哲学系教授。
安靖如专攻中国哲学 、儒学、理学和比较哲学,他的研究聚焦哲学在中国和全球人权、政治和伦理中的作用。他联合指导了两次全美人文学科捐赠基金会(NEH)夏季研究所:一次是关于儒学与德性伦理学(与迈克尔·斯鲁特合作);另一次是关于“哲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复兴”,与莫格汉·萨利文、斯蒂芬•格林合作。安靖如曾两度获得富布莱特学者,博古睿学者、米莉森·麦金托什研究员,以及维思大学宾斯万格教学优秀奖等荣誉。他还曾任国际中西哲学比较研究学会会长。
白彤东,1970年6月生。2004年毕业于美国波士顿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任职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他的主要研究与教学兴趣为中国传统政治哲学、政治哲学,著有《旧邦新命——古今中西参照下的古典儒家政治哲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China: The Political Philosophy of the Middle Kingdom(Zed图书出版社,2012年)。他的英文版新书The Case for Political Inequality: A Confucian Alternative to Liberal Democracy由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计划出版。白彤东还是一项中国哲学访问项目的负责人,该项目旨在促进世界范围内的中国哲学研究。他参与的这些项目以及其他学术和社会活动的目的在于从中国传统哲学中汲取理论资源,并以比较哲学和政治理论为依据 推动现代政治哲学发展。
黄玉顺,男,四川省成都市人。1975年下乡插队。1981年毕业于成都大学中文系。1992年毕业于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获文学硕士学位。1997年赴中国社会科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师从蒙培元先生;2000年毕业,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任山东大学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中国哲学,儒家哲学,中西比较哲学。出版学术专著、工具书,主编学术丛书等多部,发表论文二百篇。系当代中国“儒学复兴运动”代表人物之一,建构了“生活儒学”及“中国正义论”体系。发表学术论文近二百篇。
陈倩仪(Sin-Yee Chan)是佛蒙特大学(The University of Vermont)哲学副教授。主要撰写有关儒家,女性主义和感情的文章。
陈祖为(Joseph Chan Cho Wai),香港人,1960年生,从本科至博士研究生先后就读于香港中文大学(BSocSc)、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MSc)、牛津大学(DPhil)。1990年起任教于香港大学政治与公共行政系。2002-2004年、2011-2013年任香港大学政治与公共行政系主任。曾在哈佛燕京学社、普林斯顿大学访学。著有Confucian Perfectionism: A Political Philosophy for Modern Times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14),在Philosophy and Public Affairs等专业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主要研究领域为儒家政治哲学、当代自由主义与至善主义、人权、公民社会。
陈素芬(Sor-hoon Tan),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哲学系主任,国际中西哲学比较研究学会(ISCWP)主席;研究领域为比较哲学、政治哲学、中国古典哲学、新儒家哲学、实用主义理论以及古希腊哲学;著有《儒家民主:一个杜威式的重建》(Confucian Democracy: A Deweyan Reconstruction),其中文译本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沈美华(May Sim)是圣十字学院亚洲研究项目的教授兼主任。她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古代哲学(柏拉图及亚里士多德)、亚洲哲学(儒家和道教)、伦理学、形而上学和人权。
黄勇,1959年出生于上海崇明,哈佛大学宗教学博士,复旦大学哲学博士,原美国库茨城大学终身教授。
曾任北美中国哲学家学会会长,现任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教授、系主任。
创办并主编学术刊物Dao: 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hilosophy和学术丛书Dao Companions to Chinese Philosophy等。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西方哲学、伦理哲学、政治哲学和中西哲学比较等研究。近年来的研究重点是探讨儒道等中国哲学资源对当代美德伦理学的可能贡献。
近期主要著作有:《当代美德伦理:古代儒家的贡献》(2019),《为什么要有道德:二程道德哲学的当代启示》(2021),《美德伦理学:从宋明儒的观点看》(2022)等。
贝淡宁(Daniel A. Bell),1985年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本科毕业,获文学学士毕业;1988年牛津大学哲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哲学硕士学位;1991年牛津大学哲学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哲学博士学位。
曾先后在新加坡、香港和上海执教,曾任普林斯顿大学“人类价值研究中心”(Center for Human Values)、斯坦福大学“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Center for Advanced Study in the Behavioral Sciences)、新加坡国立大学以及希伯来大学研究员。自2017年1月起,贝淡宁出任山东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
南乐山(Robert Cummings Neville),美国哲学家,波士顿儒家的代表人物。
现为波士顿大学宗教学院哲学、宗教学及神学教授、国际中国哲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Chinese Philosophy)执行委员会主席。研究领域为哲学、比较哲学、宗教哲学。
南乐山注重中国哲学,在2000年出版《波士顿儒学》(Boston Confucianism),正式确立学派,旨在寻求儒学与西方哲学对话的可能,而儒家(尤其荀子)倡导的礼仪,则是各种文明互相尊重的基础,使得二者以上的对象能够进行互动,也是让“人为的东西自然化”。
彭国翔(原名彭高翔),祖籍河北河间,1969年11月生于江苏徐州。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
彭国翔教授主要从事现代新儒学、中国哲学、思想史以及中西哲学与宗教的比较研究,著有《良知学的展开——王龙溪与中晚明的阳明学》、《儒家传统——宗教与人文主义之间》、《儒家传统与中国哲学——新世纪的回顾与前瞻》等专著及论文70余篇;译作有《孔子:即凡而圣》、《自我的圆成——中西互镜下的古典儒学与道家》、《儒家传统与文明对话》、《普天之下——儒耶对话中的典范转化》、《儒学与生态》、《切中伦常:〈中庸〉的英译与新诠》、《儒家的精神性与宗教性》等专著及学术论文十余篇。
金圣文是香港城市大学政治理论教授和东亚与比较哲学中心主任。他在美国马里兰大学获得了政治学博士学位,并曾任教于里士满大学和延世大学。他的研究方向包括儒家民主宪政理论、东亚政治思想、及比较政治理论,其论文发表于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British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Constellations, Contemporary Political Theory, Critical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Social and Political Philosophy, European Journal of Political Theory, History of Political Thought, 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Ideas, Journal of Politics, Law & Social Inquiry, Philosophy East and West, Philosophy & Social Criticism, and The Review of Politics 等多本期刊。
金圣文出版过五本著作,包括《东亚的儒家民主:理论与实践》(剑桥大学出版社,2014年)、《公共理性儒家:东亚民主完美主义及宪政》(剑桥大学出版社,2016年)、《德性之后的民主:走向实用儒家民主》(牛津大学出版社,2018年)、《论儒家德性政治:孟子与荀子的政治哲学》(剑桥大学出版社,2020年)和《任允摯堂》(剑桥大学出版社,2022年)。其最新著作《儒家宪政:尊严、权利与民主》将由牛津大学出版社于2023年6月出版。
在2016年至2017年期间,金圣文任哈佛大学 Edmond J. Safra 道德中心博古睿研究员。
马俊,湖南长沙人,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美国Wesleyan University联合培养博士,耶鲁大学访问学者,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心编辑(2016—2019)。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哲学史、宋明理学、儒家政治哲学。在《中国哲学史》、《文史哲》、《河北学刊》、《Journal of Confucian Philosophy and Culture》等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目前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主持省级社科项目多项。
迈克尔·瓦尔泽(Michael Laban Walzer)美国政治理论家、公共知识分子。他是新泽西州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IAS)的名誉教授,也是《异议》杂志的名誉编辑。生于纽约市,毕业于布兰戴斯大学。
瓦尔泽写了很多书和文章,主题广泛。很多是政治伦理学方面的,包括正义和非正义战争、民族主义、种族、犹太复国主义、经济正义、社会批评、激进主义、宽容和政治义务。他也是《新共和》的特约编辑。迄今为止,他已经写了27本书,并在《异议》、《新共和》、《纽约书评》、《纽约客》、《纽约时报》、《哈珀斯》以及许多哲学和政治学杂志上发表了300多篇文章、散文和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