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

儒家的“德性—礼—政治”模式——进步儒学视角下的政治哲学

今天,儒家哲学应当是“有根的全球哲学”:植根于儒家传统,并从全球的其他哲学传统受到激励。进步儒学即是通往儒家政治哲学的这样一条进路的一个例子。它的基本理论结构像一只三脚凳,乃是德性—礼—政治的相互关系。所有三个维度皆植根于传统,但所有三个维度以及这些维度相互联系的方式,却已经在回应新的情境与挑战中经历了新的发展。伦理的德性是进步儒学最基础的目标,但是,要使德性的获得成为可能,个人的德性就必须坎陷自身,并遵从政治的规则( 例如法律) 。同理,人类社会中,对于伦理规范与政治规范之实现来说,礼的规范也是必要的。因此,所有三个维度都是至关重要的,都是理解儒家政治哲学的必不可少的部分。

圣境、进步儒学与美国新儒家——安靖如的儒学研究评介

安靖如是美国当代著名汉学家,他在宋明理学研究和儒家政治哲学研究方面均卓有建树。本文通过梳理安氏的学思历程和研究成果,大致从三个方面评介其学术贡献。一、重新审视和发掘宋明理学的现代意义。他以“圣境”为中心深入宋明理学的基本范畴及其相互关联,探析了儒家成人之学的内在逻辑和现代意义。二、举“进步儒学”大旗侧身于现代儒家政治哲学行列。安氏的“进步儒学”强调法治、人权和道德进步,反思压迫、权威与专制,并透过重新诠释“自我坎陷”沟通心性儒学与政治儒学。此外,安氏注重中国人权问题,分析了中国人权的独特意义与特殊语境,对中国的权利观念提出了许多独到见解。三、反思方法与跨文化视域下的哲学审视。安氏的研究方法的主要特征有二:一是灵活运用的比较哲学的手段,二是多元综合的视角,他提出了诸如“有根的全球哲学”等颇有启发性的方法论思考。安靖如的他者视角的确发掘了儒学的许多新的问题和理境,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圣人与自我坎陷:答陈祖为君

非常感谢陈祖为君为我的书所写的深刻的评述,也感谢编辑给我机会写一篇短文来回应陈君的驳难。在我的这篇短文付梓之时,他的重要著作《儒学至善主义》已经会与读者见面,读者将会清楚地看到,我与陈君在广义的儒家政治哲学上的观点不但并无多大冲突,反而互相印证。尽管如此,我们依然在一些问题上有分歧,因此才有必要坦诚对话。2013年四月,陈君在他所在的大学为我的书安排了工作坊。我们之间坦诚的对话与工作坊为推进进步儒学起到关键作用。

答安靖如君

很感谢期刊的编辑给我机会,回应安靖如君对我所写的书评的回应。安靖如君的回应文章很有深度。他和我在“进步的”儒学政治学理念上并无分歧。他试图提出一套政治哲学理论,这种理论与儒学的德性观有紧密联系。但是,我发现他书中有趣但令人质疑的不仅仅是他贯穿全书的观点即德性提升需要宪政民主,更重要的还有他具体的关于自我坎陷的论述。他认为圣人(如果真有圣人的话)限制自己的德性,使自己服从宪政民主之法规,这样才能让自己及其他民众的德性成长起来。在我看来,这种论述(如果合理的话),为以儒学为基础的民主理论提供了最有力的论述。而这正是我反驳的核心。我认为,如果真有圣人存在的话(不大可能),儒家应该会青睐仁政而不是民主;换言之,圣人不应该自我限制其德性而是应该充分利用以造福百姓——在这种情况下不需要限制自己的德性。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