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靖如

個人簡介

安靖如(Stephen C.Angle)是弗里斯全球研究中心主任,東亞研究弗里曼講席教授,維思大學哲學系教授。

 

安靖如專攻中國哲學 、儒學、理學和比較哲學,他的研究聚焦哲學在中國和全球人權、政治和倫理中的作用。他聯合指導了兩次全美人文學科捐贈基金會(NEH)夏季研究所:一次是關於儒學與人權(與邁克爾·斯魯特合作);另一次是關於“哲學作為一種生活方式的複興”,與莫格漢·薩利文、斯蒂芬•格林合作。安靖如曾兩度獲得富布萊特學者,博古睿學者、米莉森·麥金托什研究員,以及維思大學賓斯萬格教學優秀獎等榮譽。他還曾任國際中西哲學比較研究學會會長。

 

安靖如的著作包括《人權與中國思想:一種跨文化的探索》(2002年;2012年(中譯本))、《聖境:宋明理學的現代意義》(2009年)和《當代儒家政治哲學:進步儒學發凡》(2012年;2015年(中譯本)),《新儒學:哲學導論》(與田史丹(Justin Tiwald)合著,2017年),以及其他兩卷合編作品。他的許多著作和文章都以他的中文名字“安靖如”出版了中譯本。他關於中國哲學和比較哲學的博客是warpweftandway.com。安靖如目前的研究集中在當代儒家哲學和作為一種生活方式的儒家。

相關視頻

相關文章

安靖如

根據金聖文(Sungmoon Kim的觀點,儒學公共理性這一概念可以起到一箭雙雕的作用:既有助於表述現代儒家文化圈(如韓國)的政治民主化進程,又可以起到理論規範的作用,從而指導儒家文化圈國家發揮更好的社會與政治功能。然而我將要論證金聖文對儒學公共理性的論述過於薄弱、抽象,與韓國文化之根所表現出的價值與實踐背離太遠。因此,他需要更明晰地闡述其理論並納入新的概念如陳明所推崇的“公民宗教”。在文章的最後,通過並置公民宗教與公共理性的概念,將使我們有機會更好地理解儒學公民宗教及其潛在的相關性,這種相關性不僅僅與韓國有關,而且與台灣、中國大陸有關。

安靖如

儒家民主主義者認為,如現代儒家政治體必須從君主制轉變到憲政民主一般,必須對儒家政治領袖的角色進行反思。這並不意味著現代儒家必須擯棄傳統儒家視野下的領袖觀。然而,儘管在現代民主儒學的新背景下,一些關鍵的儒家見解在某種程度上呈現出了新意涵,但這些洞見的傳統內涵依舊重要。在陳祖為(Joseph Chan)和陳永政(Elton Chan)新作的基礎上,我首先大致勾畫了傳統儒家觀念中啟髮型領袖的輪廓。其次,我解析並批評了慈繼偉對於基於 “認同模式”主體性的儒家領袖觀與民主不相容的論斷。第三,我用自己作品《進步儒學》中的一些觀點來論證了現代儒家需要通過擁抱人本民主,而不是民本威權主義,來解決傳統儒學中的張力。在最後的結論中,我明確解釋了為什麼儒家民主仍然需要政治領袖來扮演那些本著傳統儒家領袖精神的角色。

關鍵詞:儒家領袖民主進步儒學民本

安靖如

本文撰寫之時,北京法律界正熱烈猜測中國很快會修訂憲法,把“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列入中國的最高理想之中。在上次2004年的憲法修訂中,增加了對人權的承諾,儘管這些承諾並非出現在最重要的“序言”部分。但還是可能會引起不少問題,例如“人權”與“和諧社會”將會在中國法理學上擔當什麼角色,以及政府會否認真履行對這些價值的承諾等。本文不以這些具體問題為焦點,反而關心一個較為抽象、並且我認為是優先的問題:是否可以對人權與和諧同時做出承諾?或者說,二者之間有沒有嚴重的張力?

關鍵詞:儒家人權和諧相容性牟宗三

安靖如

非常感謝陳祖為君為我的書所寫的深刻的評述,也感謝編輯給我機會寫一篇短文來回應陳君的駁難。在我的這篇短文付梓之時,他的重要著作《儒學至善主義》已經會與讀者見面,讀者將會清楚地看到,我與陳君在廣義的儒家政治哲學上的觀點不但並無多大衝突,反而互相印證。儘管如此,我們依然在一些問題上有分歧,因此才有必要坦誠對話。 2013年四月,陳君在他所在的大學為我的書安排了工作坊。我們之間坦誠的對話與工作坊為推進進步儒學起到關鍵作用。

安靖如

今天,儒家哲學應當是“有根的全球哲學”: 植根於儒家傳統,並從全球的其他哲學傳統受到激勵。進步儒學即是通往儒家政治哲學的這樣一條進路的一個例子。它的基本理論結構像一隻三腳凳,乃是德性—禮—政治的相互關係。所有三個維度皆植根於傳統,但所有三個維度以及這些維度相互聯繫的方式嗎,卻已經在回應新的情境與挑戰中經歷了新的發展。倫理的德性是進步儒學最基礎的目標,但是,要使德性的獲得成為可能,個人的德性就必須“坎陷自身”,並遵從政治的規則( 例如法律) 。同理,人類社會中,對於倫理規範與政治規範之實現來說,禮的規範也是必要的。因此,所有三個維度都是至關重要的,都是理解儒家政治哲學的必不可少的部分。

安靖如

現代新儒家所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是:這一以道德為主要關注點的文化傳統如何與現代民主政治相適應?與那種認為儒家應局限於道德教育的觀點相反,文章認為儒家必鬚髮展出一種參與性的政治,其原因有三:一是政治參與是個人道德培養的必要手段;二是政治的獨立性要求客觀的製度結構而不僅僅是道德教化;三是我們人性中的缺陷只有通過廣泛的政治參與才能克服。

關鍵詞:現代新儒家參與政治

進步儒學

想深入了解“進步儒學”嗎? 我們推薦感興趣的朋友們前往翻閱安靖如教授出版著作《當代儒家政治哲學——進步儒學發凡》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