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文章

2020

根据金圣文(Sungmoon Kim的观点,儒学公共理性这一概念可以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既有助于表述现代儒家文化圈(如韩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又可以起到理论规范的作用,从而指导儒家文化圈国家发挥更好的社会与政治功能。然而我将要论证金圣文对儒学公共理性的论述过于薄弱、抽象,与韩国文化之根所表现出的价值与实践背离太远。因此,他需要更明晰地阐述其理论并纳入新的概念如陈明所推崇的“公民宗教”。在文章的最后,通过并置公民宗教与公共理性的概念,将使我们有机会更好地理解儒学公民宗教及其潜在的相关性,这种相关性不仅仅与韩国有关,而且与台湾、中国大陆有关。

2019

安靖如是美国当代著名汉学家,他在宋明理学研究和儒家政治哲学研究方面均卓有建树。本文通过梳理安氏的学思历程和研究成果,大致从三个方面评介其学术贡献。一、重新审视和发掘宋明理学的现代意义。他以“圣境”为中心深入宋明理学的基本范畴及其相互关联,探析了儒家成人之学的内在逻辑和现代意义。二、举“进步儒学”大旗侧身于现代儒家政治哲学行列。安氏的“进步儒学”强调法治、人权和道德进步,反思压迫、权威与专制,并透过重新诠释“自我坎陷”沟通心性儒学与政治儒学。此外,安氏注重中国人权问题,分析了中国人权的独特意义与特殊语境,对中国的权利观念提出了许多独到见解。三、反思方法与跨文化视域下的哲学审视。安氏的研究方法的主要特征有二:一是灵活运用的比较哲学的手段,二是多元综合的视角,他提出了诸如“有根的全球哲学”等颇有启发性的方法论思考。安靖如的他者视角的确发掘了儒学的许多新的问题和理境,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2018

儒家民主主义者认为,如现代儒家政治体必须从君主制转变到宪政民主一般,必须对儒家政治领袖的角色进行反思。这并不意味着现代儒家必须摈弃传统儒家视野下的领袖观。然而,尽管在现代民主儒学的新背景下,一些关键的儒家见解在某种程度上呈现出了新意涵,但这些洞见的传统内涵依旧重要。在陈祖为(Joseph Chan)和陈永政(Elton Chan)新作的基础上,我首先大致勾画了传统儒家观念中启发型领袖的轮廓。其次,我解析并批评了慈继伟对于基于 “认同模式”主体性的儒家领袖观与民主不相容的论断。第三,我用自己作品《进步儒学》中的一些观点来论证了现代儒家需要通过拥抱人本民主,而不是民本威权主义,来解决传统儒学中的张力。在最后的结论中,我明确解释了为什么儒家民主仍然需要政治领袖来扮演那些本着传统儒家领袖精神的角色。

关键词:儒家领袖民主进步儒学民本

July 2, 2017

面对女性主义革命的批判性的声讨,儒学的历史状况并非乐观。然而,对于其他的古代哲学与宗教文化而言,同样地,没有哪一个得以逃脱这一批判。当全球范围内的原始先民进入其历史的发展过程,他们都因承受进化的压力而发展出男权统治的社会模式。部落战争、大型围猎、耕耘土地,所有这些都需要体格硕大而强壮的男性;而怀孕、养育后代的任务却需要女性的相对较大的臀部与不必要多强壮的上肢力量。当然,在原始先民的部落之中,有很多不同的社会安排以满足劳动分工的要求。有证据显示,女性参加公共生活的程度是与父亲们参与抚养后代的程度正相关的。但是,生物的进化规则却倾向于支持那些为了部落的安全能够迅速作出决断的体格健壮的男性。而这一规则也同样支持男性对于妇女和儿童的统治权威。

March 2, 2017

一九九四年十月到十一月之间,努斯鲍姆(Martha C. Nussbaum)在《波士顿评论》(Boston Review)上发表了题为“爱国主义与世界主义”(Patriotism and Cosmopolitanism)的文章,引来了二十九篇读者回复。在当时尚无网络可以留言评论的情况下,尤其对一篇理论化的哲学文章来说,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时任《波士顿评论》主编也是麻省理工学院哲学系讲座教授的科恩(Joshua Cohen)立刻意识到了这一议题的重要。在编委会的认真组织和筛选之下,二十九篇读者回复中的十一篇,有的经过了修订和扩展,加上五篇专门组织的回应文章,连同努斯鲍姆原先的文章及其阅读所有回应文章之后的答复,两年后由科恩编辑,以《爱国之由:关于爱国主义局限的论辩》(For Love of Country: Debating the Limits of Patriotism)为题结集出版。

September 29, 2016

网络的出现,让我们有了更大的言论空间,也给更多的人以言论空间。从促进自由民主的角度看,互联网的角色似乎应该是非常正面的。互联网上的各种组织,尤其是现在的微信群,给大家提供了24小时不停歇的意见交流的场所。并且,以前“屁民”就是有点什么抱怨,也没有什么人听见。但是,现在很多我们从来不曾知道其存在的人的小事情,都可能因为网络的扩大而成为轰动性事件。最近的一个例子,就是海南的暴力执法。感谢网络,让我们知道了这件事情,并因为它被曝光,它才被处理。对互联网的这种显见的正面作用,儒家(比如孔孟)会对它持什么态度?

June, 2016

目前学界包括儒学界充斥着对儒学的种种误读,其中之一就是将儒学与现代性对立起来,以至用所谓 儒家传统来抗拒现代文明价值其实,儒学本然地蕴涵着现代性儒学的现代性不仅源于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而且基于儒学自身的基本原理,即 的理论建构这个原理要求根据正义原则  ( 义) ,包括超越差等之爱而追求一体之仁的正当性原则顺应特定时代的基本生活方式的适宜性原则,来 损益即变革社会规范及其制度  ( 礼) 。因此,在现代性的生活方式下,儒学原理要求儒学自身现代化儒学的现代化进程,就是儒学的现代性的展开过程儒学的现代化已经不仅是一种理论设想,而是一种历史事实;   但同时,这个历史进程尚未结束,而且往往误入迷途而陷入原教旨主义,这是值得高度警惕的

April 21, 2016

这是中国古代关于男同性恋的经典文段,所讲述的故事出现在最重要的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韩非子》书中,韩非的本意并不在于谴责同性恋关系,而是想以这则趣事来说明君主的嗜好反复无常。在西方抨击同性恋的论调影响到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之前,中国传统社会实际上是接纳同性恋行为的,同性恋行为并不可耻,人们甚至对此习以为常。既然儒家思想是受人尊崇的正统观念,那么传统中国社会容忍同性恋这一事实或许能够表明:儒家是接受同性恋的。

关键词:性别家庭同性恋阴阳

April, 2016

儒家所倡导之理想社会向来被视为阶级社会。从民主为现代社会之主流理想出发,此乃儒家现代化之一大绊脚石,因为平等是核心民主价值。虽然传统的儒家社会并不平等,而儒家文献也似乎没提到民主或平等的可贵,当代学者不乏讨论儒家哲学是否可容纳平等此民主价值者。通过梳理对这课题的各种不同论证,及反思平等价值在民主思想中的意义与功用,这篇论文提议从先秦儒家文献里如何处理不平等所造成的社会道德问题,来重建现代儒家平等观。舍弃传统西方平等观的形而上基石,以不同文化社会共有的现实问题作起点,其思考方向希望避开削足适履。求儒家民主化的当儿,也从儒家视角提出重新审核平等在民主理想中的真正意义与价值。

April, 2016

相较于那些认为“儒家民主”是一组矛盾概念的观点,儒家思想的崇拜者,包括一些西方学者,已经论证了儒家民主对自由民主进行替代的可能性,甚至在他们看来,儒家民主是一种更优机制。这篇文章将儒家民主置“文明的政治”这个背景中,儒家在这一背景中被认为服务于威权政治。对于逐渐接多样性的全球文化影响的东亚人群而言,他们急需一条能够走出在他们的儒家遗产和民主生活之间必择其一的困境的出路。儒家民主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通过用民主价值将儒家现代化,同时用儒家的关怀修正民主。这种复杂的比较政治学概念所强调的视角取决于特殊的背景。通过批判贝淡宁在其著作《超越自由民主》中所提出的“认真对待精英主义:儒家特色的民主”这一方案,我认为,在当前东亚的现实境况下,应更加务实的优先考虑在于去强调儒家民主中的平等价值,并且同时还应去论证儒家贤能政治的优越性。

关键词:儒家民主亚洲价值观自由平等

March, 2016

过去十年,曾一度被视为现代化道路上最大阻碍的儒家思想,已经在中国以及整个东亚泛汉语地区实现了伟大的复兴,成为政治话语和理论的主流。在文化革命中,中国知识分子曾遭到共产主义专制政权的贬低,后者将儒学视为封建残余,试图彻底推翻。而如今,中国的知识阶层自信地提出主张,认为儒家思想可以将中国人从当下后冷战时代的文化政治危机中解救出来。举例来说,众多的知识分子正在就如何改革中国宪法体系和政治制度,以儒家思想为根据强化宪法改革的核心问题进行积极而严肃的讨论。儒学的核心哲学假设和伦理认知,依他们之见,是与西方权利基础的自由主义互不相容的。儒家思想信奉的是一种政治精英主义——用贝淡宁(Daniel A. Bell)的话说就是一种由最优秀、最智慧的精英来实行的统治——并且,相较于个人权利中心的自由主义民主制度,儒家精英主义是实现更伟大中国的现实政治选择。甚至,一部分更激进的儒家学者试图将儒学奉为国教,提倡恢复其政治、宗教上的正统地位。

February 1, 2016

本文撰写之时,北京法律界正热烈猜测中国很快会修订宪法,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列入中国的最高理想之中。在上次2004年的宪法修订中,增加了对人权的承诺,尽管这些承诺并非出现在最重要的“序言”部分。但还是可能会引起不少问题,例如“人权”与“和谐社会”将会在中国法理学上担当什么角色,以及政府会否认真履行对这些价值的承诺等。本文不以这些具体问题为焦点,反而关心一个较为抽象、并且我认为是优先的问题:是否可以对人权与和谐同时做出承诺?或者说,二者之间有没有严重的张力?

关键词:儒家人权和谐相容性牟宗三

December 31, 2015

多年前在一次会议上曾经与戴锦华教授有过交往,觉得她颇有想法,也颇有气质。因此,看了澎湃新闻发的一个对她的采访(“当下的性别想象中,深刻地存在着‘多妻制’的幽灵”),我只能莫名惊诧了。当然,惊诧的一个来源,倒不是她,而是她的采访者,一个“震惊”和“愤怒”于国内新儒家对女性不敬的言论,勇敢抗争,因此只用了笔名“鸿帆”的人。这篇采访字里行间,常常在影射某些国内新儒家支持多妻制,为男人的性幻想叫魂。虽然没有点名,但是采访中明确提到了澎湃新闻采访国内新儒家蒋庆所用的标题,“只有儒家能够安顿现代女性”。

2015

儒学、乃至中国诸子百家的学术,向来与政治有密切的关系,甚至可以说其宗旨就是政治,这正如司马谈所说:“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这就是说,儒学尽管远不仅仅是政治哲学,但其出发点与落脚点无疑是政治。然而尽管古今中外关于儒家政治哲学的研究成果可谓汗牛充栋,但迄今为止,仍然不敢说已经对儒家政治哲学有了透彻的理解。唯其如此,前现代的“制度儒学”解体之后,在现代性的政治生活中,面对当今社会、当今世界的政治问题,儒家难免陷入进退失据的尴尬。为此,本文尝试在中国社会发展史的视野中、儒学史的背景下,通过阐明儒家政治哲学的基本原理,探索儒家现代政治哲学的基本特征,姑名之曰“国民政治儒学”。

July, 2014

作为传统思想体系的儒学,其政治观点与主张通常被认为需要重大的修订与更新。但是,依然有许多学者认为儒学的道德伦理思想与道德教诲对于现代社会有价值,与现代社会相关,且其思想依然具有吸引力,安靖如教授即是这样的学者。通常学者对于儒学的理解是其道德伦理思想与政治学说紧密相关,那么任何对其政治学说的修正将会带来一个难题:如何对儒学政治学说进行重大修正的前提下保留其德性伦理思想?安靖如在其《当代儒家政治哲学:进步儒学发凡》中大胆地尝试修正儒学政治学说而不以牺牲其德性伦理思想为代价。更重要的是,他认为如果要实现儒学的德性伦理思想,则修正其政治学说是必须的。他认为儒学可以是进步的,并称其当代儒家政治哲学理论为“进步儒学”。在完善其当代儒家政治哲学理论时,他从新儒家牟宗三的学说中找到灵感,特别是牟宗三关于“良知坎陷”的论述。本文即是评述“良知坎陷”说是否足以充分支持安靖如“进步儒学”的核心理念,即宪政民主。

July, 2014

非常感谢陈祖为君为我的书所写的深刻的评述,也感谢编辑给我机会写一篇短文来回应陈君的驳难。在我的这篇短文付梓之时,他的重要著作《儒学至善主义》已经会与读者见面,读者将会清楚地看到,我与陈君在广义的儒家政治哲学上的观点不但并无多大冲突,反而互相印证。尽管如此,我们依然在一些问题上有分歧,因此才有必要坦诚对话。2013年四月,陈君在他所在的大学为我的书安排了工作坊。我们之间坦诚的对话与工作坊为推进进步儒学起到关键作用。

July, 2014

很感谢期刊的编辑给我机会,回应安靖如君对我所写的书评的回应。安靖如君的回应文章很有深度。他和我在“进步的”儒学政治学理念上并无分歧。他试图提出一套政治哲学理论,这种理论与儒学的德性观有紧密联系。但是,我发现他书中有趣但令人质疑的不仅仅是他贯穿全书的观点即德性提升需要宪政民主,更重要的还有他具体的关于自我坎陷的论述。他认为圣人(如果真有圣人的话)限制自己的德性,使自己服从宪政民主之法规,这样才能让自己及其他民众的德性成长起来。在我看来,这种论述(如果合理的话),为以儒学为基础的民主理论提供了最有力的论述。而这正是我反驳的核心。我认为,如果真有圣人存在的话(不大可能),儒家应该会青睐仁政而不是民主;换言之,圣人不应该自我限制其德性而是应该充分利用以造福百姓——在这种情况下不需要限制自己的德性。

关键词:圣人自我坎陷德性民主

June 23, 2014

这些年来,我致力于“生活儒学”的研究,迄今出版了四部著作,第五部著作也即将出版。我在第一部书的后记中曾说过:“所谓总结过去,是说:我怎样从一个中国古典文学、文献的研究者,转为一个中国哲学的研究者,最终成为一个儒者;又怎样从一个儒家、儒学的思考者,转为一个生活的思考者,最终形成自己的‘生活儒学’思想。”“所谓面向未来,是说:我不仅将继续坚持自己的‘生活儒学’的思考,还将继续做一个生活的儒者,过一种儒者的生活。”“这就是说,这些事情其实绝不仅仅是思想的事情,而就是生活本身的事情。”

January, 2014

今天,儒家哲学应当是“有根的全球哲学”: 植根于儒家传统,并从全球的其他哲学传统受到激励。进步儒学即是通往儒家政治哲学的这样一条进路的一个例子。它的基本理论结构像一只三脚凳,乃是德性—礼—政治的相互关系。所有三个维度皆植根于传统,但所有三个维度以及这些维度相互联系的方式吗,却已经在回应新的情境与挑战中经历了新的发展。伦理的德性是进步儒学最基础的目标,但是,要使德性的获得成为可能,个人的德性就必须“坎陷自身”,并遵从政治的规则( 例如法律) 。同理,人类社会中,对于伦理规范与政治规范之实现来说,礼的规范也是必要的。因此,所有三个维度都是至关重要的,都是理解儒家政治哲学的必不可少的部分。

2014

在本篇论文中,我希望阐述我对传统儒家哲学与文化中哲学思维的叙事性本 质的理解。我将表明“道”——即“在世界上共辟我们的道路”,或者也可以具体阐述为“在共享的自然、社会与文化图景中前行”——这一比喻贯穿了《论语》的核心主题,并在此后的中国哲学传统中被加以继承,成为持续塑造中国哲学传统的规范概念之一。如孔子本人所说,每一代人都从前人那里继承了“斯文”(即“我们的这一文化”)(《论语》9.5)这一具有指导作用的道德指南。因而每一代人都有责任呈现这一文化,有责任运用这一文化有效地解决当前紧迫的现实问题,并且伴随着这个过程,有责任使这一文化在他们自己的时空中重树权威。每一代人都以毕生之力为他们的后代树立文化实践的典范,并且通过这种做法,他们也劝告子孙为他们的后代去做同样的事情。诚如孔子所言:“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论语》15.29)。因此,作为一种具有生命力的文化,儒学不仅始终在向前迈进,它自身还具有一种更为突出的代际谱系传承的特点,表现在它被一代接着一代的人们呈现、注入新的生机并代代相传。

关键词:儒家角色伦理

2014

在当代西方政治哲学中,存在着中立的自由主义和国家完善主义之间的论争。按照对二者差异的粗线条的描述,我们可能都认为完善论是正确的,并认为儒家思想也是一种完善论。但是,国家完善论仍然存在一些严重的问题。本文集中考察自由主义和完善论在其相互论争时所忽视的一个维度。在自由主义有关国家对于公民关涉他人的行为方面是否该有所作为的问题上,完善论没有异议。自由主义在这一问题上的看法是有问题的,正是在这一问题上,儒学作为一种国家完善论可以作出最独特的贡献。

July, 2013

在当代西方政治哲学中,存在着中立的自由主义和国家完善主义之间的论争。按照对二者差异的粗线条的描述,我们可能都认为完善论是正确的,并认为儒家思想也是一种完善论。但是,国家完善论仍然存在一些严重的问题。本文集中考察自由主义和完善论在其相互论争时所忽视的一个维度。在自由主义有关国家对于公民关涉他人的行为方面是否该有所作为的问题上,完善论没有异议。自由主义在这一问题上的看法是有问题的,正是在这一问题上,儒学作为一种国家完善论可以作出最独特的贡献。

November 27, 2010

共产主义已经失去激励中国人的能力。但取而代之的会是什么?应该用什么代替它呢?中国的政治统治显然需要新的道德基础,政府已经进一步接近正式拥抱儒学。奥运会上突出显示了儒家主题,开幕式上引用了《论语》中的名言,有意弱化了中国的共产主义实验。上海新建的党校(浦东干部学院)的干部自豪地对来访者说主楼是按儒家学者的书桌样式设计建造的。在海外,政府通过建立类似于法国的法语联盟或者德国的歌德学院的孔子学院,旨在宣传中国语言和文化,推动儒学传播。

November 27, 2010

迈克尔·沃尔泽

中国真正左派儒学的兴起或许是值得欢迎的新发展,但贝淡宁对这个学派的概括性描述并没有说服我它将起到中国当今所需要的意识形态的作用,虽然他谈到了里面应该包含什么内容,当代新左派如何促成了它的出现。贝自己也认识到左派儒学仍然有待检验,如果要认真实施的话。在此阶段,我仍然有三个担心。

November 27, 2010

1989年,我大力支持天安门广场上学生领导的亲民主示威游行︒因为对中国不是很了解,我猜想我支持学生部分是出于一种自 爱,似乎他们是想遵循我的社会和政治理想︒我根本没有想到中国的民主可能采取扎根于自己传统的特殊形式︒但是五年后,我读到了如下的话:…

October, 2009

人们常常说东亚社会存在等级差别,“精英”这个范畴继续在有关华人社会和政治的著作中占据突出的位置。许多学者相信等级差别和精英主义是儒家学说根深蒂固的观念,它不仅是封建时代中国的国家正统思想,而且构成了东亚人尤其是华人生活方式的“心理文化结构”。因此,有人相信现代儒家社会要实现民主就必须让精英主义和民主达成和解,就没有什么让人惊讶的了。不过,精英主义在当今自由民主社会尤其是在美国往往被看作一个贬义词,虽然有政治哲学家把这些政体描述为“民主精英主义”的案例。因此,把“带有儒家特色的民主”作为精英主义提出来就突显了它对自由民主的挑战。贝淡宁认真对待精英主义,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制度性安排,把他看到的儒家精英主义以德治国和防止权力滥用,可以追究责任的透明民主政府结合起来。

关键词:精英主义民主儒家东亚

2009

本文意在旗帜鲜明地提出“中国正义论”、并给予一个概要性质的阐述,以此作为更进一步研究的纲领。所谓“中国正义论”(Chinese Theory of Justice)并不是说的关于“中国正义”的一种理论,而是说的关于一般“正义”问题的中国理论,即:中国文化传统中的正义思想、尤其是儒家的“义”或者“正义”观念、及其在当代语境中的阐释。

2009

……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鲁迅

关键词:共同体儒家自由法律

March 25, 2008

现代新儒家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这一以道德为主要关注点的文化传统如何与现代民主政治相适应?与那种认为儒家应局限于道德教育的观点相反,文章认为儒家必须发展出一种参与性的政治,其原因有三:一是政治参与是个人道德培养的必要手段;二是政治的独立性要求客观的制度结构而不仅仅是道德教化;三是我们人性中的缺陷只有通过广泛的政治参与才能克服。

关键词:现代新儒家参与政治

October, 2004

儒家思想与人权主张的不相容性,一般是通过人权概念与西方哲学之间的联系来论证的。通常的论述是,人权主张得到了西方倾向原子主义或至少强调自主性的关于自我的观点(views of self)的支持,而这种个人主义或自我中心的论点异质于强调社群首要性和个人对他者的义务的儒家思想。然而,也有一些评论家认为儒家思想与人权主张是相容的。陈祖为(Joseph Chan)从儒家的视角重构了人权。在论证儒家思想与人权的相容性时,陈氏认为儒家学说暗含一种道德自主性的概念,或者两者至少是相容的。其他学者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论证了人权的精神和物质的决定性基础,该方式使人权脱离启蒙运的个人主义,从而使其更易被儒家所接受。

关键词:儒家人权义务家庭麦尔登

2003

在漫长的岁月里,儒家的“性别”概念已经历了若干发展阶段。大部分关于早期儒家讨论女性的性别角色的研究的最终结论都认为:性别是互补性的,而不是从属性的。同时这些学者都认为,性别划分的两个基础在于阴阳相关和内外之别。因为我已经在另外一篇文章中探讨了“内外”,所以在这里,我将只讨论“阴阳”及其内涵。基于此,我将首先回溯阴阳学说的历史发展并对其内涵进行探索。随之我将把阴阳的内涵融入到政治、职场、家庭以及教育之中。基于此,本文将比较儒家思想和女权主义在这些方面的不同考量。这篇文章最后将会简单讨论阴阳相分思想在儒家社会中的法律内涵。

关键词:性别内外阴阳政治家庭女权主义法律

进步儒学

想深入了解“进步儒学”吗? 我们推荐感兴趣的朋友们前往翻阅安靖如教授出版著作《当代儒家政治哲学——进步儒学发凡》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