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轉型

論儒學的現代性

目前學界、包括儒學界充斥著對儒學的種種誤讀,其中之一就是將儒學與現代性對立起來,以至用所謂 “儒家傳統” 來抗拒現代文明價值。其實,儒學本然地蘊涵著現代性。儒學的現代性不僅源於中國社會的現代轉型,而且基於儒學自身的基本原理,即 “仁→義→禮” 的理論建構。這個原理要求根據正義原則 ( 義) ,包括超越差等之愛而追求一體之仁的正當性原則、順應特定時代的基本生活方式的適宜性原則,來 “損益” 即變革社會規範及其製度 ( 禮) 。因此,在現代性的生活方式下,儒學原理要求儒學自身現代化。儒學的現代化進程,就是儒學的現代性的展開過程。儒學的現代化已經不僅是一種理論設想,而是一種歷史事實; 但同時,這個歷史進程尚未結束,而且往往誤入迷途而陷入原教旨主義,這是值得高度警惕的。

對貝淡寧“復興中國傳統”一文的反應

中國真正左派儒學的興起或許是值得歡迎的新發展,但貝淡寧對這個學派的概括性描述並沒有說服我它將起到中國當今所需要的意識形態的作用,雖然他談到了裡面應該包含什麼內容,當代新左派如何促成了它的出現。貝自己也認識到左派儒學仍然有待檢驗,如果要認真實施的話。在此階段,我仍然有三個擔心。

儒家學說與社會主義的和解?——中國傳統的複興

共產主義已經失去激勵中國人的能力。但取而代之的會是什麼?應該用什麼代替它呢?中國的政治統治顯然需要新的道德基礎,政府已經進一步接近正式擁抱儒學。奧運會上突出顯示了儒家主題,開幕式上引用了《論語》中的名言,有意弱化了中國的共產主義實驗。上海新建的黨校(浦東幹部學院)的干部自豪地對來訪者說主樓是按儒家學者的書桌樣式設計建造的。在海外,政府通過建立類似於法國的法語聯盟或者德國的歌德學院的孔子學院,旨在宣傳中國語言和文化,推動儒學傳播。

國民政治儒學——儒家政治哲學的現代轉型

儒學、乃至中國諸子百家的學術,向來與政治有密切的關係,甚至可以說其宗旨就是政治,這正如司馬談所說:“夫陰陽、儒、墨、名、法、道德,此務為治者也。” 這就是說,儒學儘管遠不僅僅是政治哲學,但其出發點與落腳點無疑是政治。然而儘管古今中外關於儒家政治哲學的研究成果可謂汗牛充棟,但迄今為止,仍然不敢說已經對儒家政治哲學有了透徹的理解。唯其如此,前現代的“制度儒學”解體之後,在現代性的政治生活中,面對當今社會、當今世界的政治問題,儒家難免陷入進退失據的尷尬。為此,本文嘗試在中國社會發展史的視野中、儒學史的背景下,通過闡明儒家政治哲學的基本原理,探索儒家現代政治哲學的基本特徵,姑名之曰“國民政治儒學”。

Scroll to Top